在《哪吒2》超过150亿元票房之后,光线传媒(以下简称“光线”)的一季度财报在雪球等股票平台上,受到不满的投资者“围攻”。
2025年一季度,光线营收29.75亿元,同比增长177.87%,归母净利润20.16亿元,同比增长374.79%。“藏利润”的评论在雪球上随处可见:“片方分成至少超50亿元,不可能只有这么点净利润”“几十亿的IP授权收入在利润里一点都没体现”……
在财报发布之前,“悲观”情绪就已经在光线头顶上笼罩两个月了,自打股价随着《哪吒2》票房上涨突破40元之后,一路下跌,幅度已超过50%。
来源:视觉中国
很多投资者放弃了“十倍股”的梦想,转而炒波段,核心逻辑是光线董事长王长田在创造历史、赚了大钱之后,却“纹丝不动”。
除了官宣跟中央电视台合作的《红楼梦》系列动画电影之外,再无动作。在财报中公布的片单中,2025年确定要上映的影片有2部,包括已上映的《哪吒2》和临时改档的真人电影《独一无二》。
近三年光线参与的电影项目均为7到10部,《中国企业家》综合行业信息,光线目前并没有积极加大排片量。甚至还“有意”调整了片单,原本定档于今年暑期的《大鱼海棠2》要“回炉重造”。此前,备受期待的《魁拔》和《大圣归来》也没被列入。
财报发布当天,“阿里减持光线传媒”也冲上热搜,去年持股比例还超过5%的阿里巴巴,财报显示已退出流通股前十大股东。
王长田的微博已停更三个月,《中国企业家》多次提出约访,均未得到回复。
成为“中国版迪士尼”,在投资者那里重新被提上“日程”。王长田和光线的冷静,就显得不合时宜。光线在财报中首次提出要从“高端内容提供商”转变为“IP创造者和运营商”,要用30年、50部电影打造“中国神话宇宙”。这个计划过于庞大,以至于投资者的判断分歧愈发加大,对明年的市值预期,从“泡沫破裂”到4000亿元的都有。
王长田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提到之后会陆续有股权投资的动作,这被投资者中的乐观派认为他想通了路径。
“没有一家IP运营公司是靠自己生成IP成功的,万代到迪士尼,索尼到环球,做的都是并购运营的生意。”
“不要说3A游戏和乐园了,光是收购知名IP起码要有30亿元以上的现金,靠自己内生难度你想想有多大?”
“今年最要紧的事情是消化这个利润,理顺公司未来发展节奏,收购IP与运营团队,搭建自己运营渠道,引入战投同时向资本市场要钱,这个市场上有太多想要战略投资入股的私募机构了。”
光线旗下目前最核心的两块业务——猫眼和动画电影业务,都是王长田在2015年前后通过投资布局的。为了从毛利微薄的娱乐综艺赛道里跳出来,他连续三年大规模裁人、砍项目,节省现金流。直到搭建起了具有决定意义的“线上+线下”电影发行渠道,也通过动画电影这个“非主流”赛道,实现弯道超车进入电影第一阵营。
“现在光线传媒有钱了,好多电影都想着拉它一起干,要么给钱,要么给技术支持,要么给资源支持,它应该不缺片子吧?”有投资者提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