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爱杨桃

群魔乱舞:历史饭圈化背后的情绪价值

2025-07-09

最近几年,互联网上出现非常明显的朝代饭圈化现象!

这样的风潮到底是从何而来,有哪些好处和值得警惕的弊病呢?

在贴吧和天涯的时代历史饭圈已初具雏形

早在抖音、小红书和B站出现前,广大网民主要靠各种论坛和贴吧,维持着社交和日常分享功能。这一阶段,其实饭圈化的端倪已经初现,典型代表莫过于各类《某朝那些事》。

究其原因,就是学校的历史教育侧重宏观叙事,忽略个体生命的复杂性。从而导致部分年轻人需要娱乐化,用搞笑化内容填补认知空白,将历史人物简化为“人设”。

《某朝那些事》的盛极一时 为日后的饭圈化做足准备

如果继续往前追溯,还有易中天的品三国爆红。虽然易老师常年在正统学术圈不得志,但研究方向恰好位于几个大学科的交叉地带。随着名气渐红,自然遭到正统学术圈的嫉妒和猛烈抨击。

如果从需求角度考虑:易中天的很多解读,无疑开启了一个崭新时代。人们更热衷于以幽默化和娱乐化方式解读历史,甚至部分消解掉宏大叙事的刻板严肃性。

品三国系列的爆火为很多人打开娱乐化历史的大门

此后,通过某朝那些事的爆红,部分爱好者开始形成对明朝的狂热崇拜,形成已知最早的历史饭圈雏形。无论水平高低、风评如何,明粉们都在对其他朝代粉形成激励和鼓舞,从而促成更多历史类饭圈文化形成。

不过,此时的历史类饭圈仅限于贴吧和论坛,稍后才以qq群、微博和早期微信群为主要阵地。虽已颇有影响,但还是没有达到后来的破圈程度。

移动网络普及后历史饭圈仍旧局限于qq 微博和微信

从传播学角度看,真正让朝代粉饭圈化和破圈的因素,主要是基于兴趣分发机制而出现的各种信息流平台和互联网平台。这一进程开启,彻底改变了很多事情的运行逻辑。

与此同时,兴趣推荐机制也在重塑一些传统的大型门户网站。在更大范围的舆论场里,一些魔性的传播学,比如说互联网迷音等,比如某些尖锐刻薄的话术,或者某些刻板印象,很容易形成类似于魔弹论似的放大传播效果。其威力可以放大10倍、100倍乃至上千倍!

最新文章

18禁禁毒片,竟成票房冠军

电视剧

 

阅读13480

豆瓣6.7,姜文的新片很难评

电视剧

 

阅读13713

塔斯汀联合南都发布短片《勇“擀”,才韧性》

电视剧

 

阅读17938

马东锡新片,是来搞笑的吧?

影视

 

阅读10982

2025国产院线电影最高分,是这样炼成的

明星

 

阅读14450

冀ICP备20013215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