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本中国护照,就是通往最安全地区的通行证”,“无论在海外何处遇险,祖国都会接你回家”等台词,虽在银幕上激昂人心,却在现实中埋下认知隐患。
乌俄战争时期,某官方甚至也做过同样的迷之操作,居然提示在乌中国公民可以在车身明显处贴中国国旗。
两天后,不知道又发生什么事情让官方突然180°拐弯,又要求在乌中国公民不要随意亮明身份。
这种啪啪打脸的操作,显得非常可笑,那么吴京的片子有没有什么误导的作用,就不好说了。
这两年大家又慢慢意识到,中国护照在国际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,其他国家的人并不会给你什么优待,甚至你自己碰到事情找使馆,也大概率让你“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”。
所以《战狼》里面的虚假宣传,显然会引起公众的反噬。
此外,最近几年各种爱国大V是不停地翻车,主要是他们并非真正爱国,只是把爱国当生意,吃爱国饭罢了。
在一次采访中,吴京号称自己是多尔衮的后人,是大清皇室,八旗子弟。
言外之意是,新中国成立了,反而让降低你的身份了,既然如此你宣传的“爱国情怀”是不是显得非常可笑?
我相信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次采访,对吴京的好感大大降低。
从本质上说,这些都只是借口,根本原因在于消费“爱国”是要看时机的。
19年之前大家蒸蒸日上,几乎所有人都赚到钱了,这是时代的红利,国家的恩赐,所以这时候你来消费爱国,大家非常热衷。
但是时过境迁,现在经济下行,公司裁员,房价大跌,这些人承担了高负债带来的反噬,这时候你还继续吃爱国流量,就很容易遭人抵触了。
当然,也不排除不少人依然喜欢这个调调。
据我所知,某个公众号超级大号,他是写时政的,有70%以上的粉丝画像以中老年人,退休群体为主。
他的文章谈“梧桐”,谈“中国终将取代美国”等等话题就特别有市场。
而作为真正消费主体的年轻人,对这些话题非常不感冒,所以他现在很愁如何转型。
就现在的社会环境而言,谁才是真正吃到红利的人就不言而喻了。
这又让我想到我家有两个亲戚,一个在90年代国企大下岗中轮到了,另一个在国企私有化中赚得盆满钵满。他们两个对于90年的态度是截然相反,谈到这事情就要剑拔弩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