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爱杨桃

自制纪录片的胡先煦

2025-09-03

“明星纪录片”这几年越发成为一种潮流,特别是公益属性的纪录片,很受明星的青睐。

在这条赛道上,做得最好也是最出彩的,自然是王一博。2024年这位顶流先是以“野生救援公益大使”的身份,加入到公益纪录片《寻护者》的拍摄中,让观众看到“顶流B面”;随后他的户外纪录片《探索新境》播出,不止口碑和播放量都不错,还拿到了被誉为“美国电视界奥斯卡”的第46届美国泰利奖纪录片类金奖。

这也引起了冷眼的进一步思考,像之前我们说过的,真人秀对于明星的助力已经不再像十年前一样强势,纪录片似乎成了更好的结合点。可是娱乐属性与人文属性要如何丝滑地结合在一起?明星纪录片怎么做到最佳性价比?不妨跟着冷眼看看明星纪录片这些年。

因制作周期、人设打造等方面的优势,明星与综艺向来关系密切。在明星纪录片大行其道之前,“明星微综艺”曾一度是市场上的热门概念。

有别于常规综艺的群像概念,明星微综艺基本上围绕着一个明星展开,内容也更私人化个性化,多与明星本人的兴趣爱好有关。从2016年的《你好,是鹿晗吗?》、以“跑男”为主角的《跑男来了》到后来张艺兴的《归零》、罗云熙的《魔熙先生+》,有没有个人微综,甚至一度成为鉴定明星是不是够顶流的标准之一。

微综艺虽然有体量小,切口细、更私人化等优点,却因直播、短内容的崛起,而显得有些“怪模怪样”,它既不能像常规综艺一样,通过起承转合及故事线,助力明星打造新人设;又拼不过短内容的密集爽点与更极致的窥伺体验。因此,这几年虽然微综艺这个类型仍在,却依旧不再是明星,特别是当红炸子鸡们青睐的对象了。

明星纪录片,适时补位。

必须承认,无论是个人微综还是常规节目,有一部分明星本身性格就不适合真人秀,不仅不加分反而会成为消耗。冷眼此前也分析过多次,能够在真人秀上走红的明星,不只是真性情而已,因此不需要综艺感的纪录片,反而成了更优解。

除了更能扬长避短,纪录片特别是有公益属性的节目,对于明星而言是种隐形的加分项。它不仅体现在来自上宣口的认可,也会对明星的商业价值有加持作用。

而纪录片端,难做,叫好不叫座,是行业共识。制作周期长、需要大量走访联络专家、对片中涉及的资料内容更要反复核对,且常常要深入险境,于纪录片制作方及平台而言,也乐于见到自带流量的明星加盟。

各有需求,形成了双向奔赴,也带来了明星纪录片走向繁荣。

在2018年之前,明星纪录片多以“个人访谈”的形式出现,通过与明星本人及其身边的朋友对谈,挖掘聚光灯之外的部分,包括2022年抖音出品的《给你,我的新名片》,也属这类。

访谈式的明星纪录片中,明星仍旧是被观察、被凝视的对象,只不过被观察和解构的,是光鲜亮丽背后的B面。

伴随着能够凝视观察明星的渠道及方式更丰富,明星纪录片又出现了新变化。

他们从被观察和凝视的一方,变成了观察者,比如《奇遇人生》,以纪录片+真人秀的方式,明星被观众观察,同时她们也在节目中充当观察者与提问者,去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撞出火花。在胡歌刘涛等人发起的环保公益纪录片《一路前行》中,他们是内容的主导者与节目规则的制定者。

最新文章

许梦圆主演

影视

 

阅读19846

年代剧《足迹》首播口碑出炉

电视剧

 

阅读16666

独家版本首度曝光!

影视

 

阅读10535

战场与谈判桌上的交锋!

电视剧

 

阅读17006

成龙,为什么又行了?

影视

 

阅读16136

冀ICP备20013215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