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爱杨桃

“你行你上”的另一面是,“上过了

2025-07-21

聊到才这个话题,我想写一个天才,姜文的电影,你行你上。

当然,姜文本人就是个天才,而且是少年得志那种,不过我今天聊的不是他。

你行你上这本电影的主人公,是著名的钢琴家郎朗和他爸。写的是朗朗这一家子求学乃至最终成名的故事。

朗爸是个拉二胡的,也算是音乐爱好者,很想让孩子圆了他的音乐梦,凑巧,他儿子也的确表现出极强的钢琴天赋。

在沈阳那地方,朗朗从小就是第一,各种地方性的奖,拿大满贯这种。

那么为了不耽误孩子进一步提高,朗妈留在沈阳上班挣钱养全家,朗爸就带着儿子奔赴北京求学,用电影中的说法,成了个吃软饭的男人。

父子俩也会遇到挫折,遇到打击,孩子想不开,爸爸也不劝,而是进一步刺激孩子。

结果孩子差点跳楼。

其实挫折是难免的,因为在北京,全国的天才都聚一块了,教朗朗的教授也不认可他,觉得这孩子没戏。

但是他们没有放弃,继续坚持,终于进了北京的音乐学校,然后就是全球巡回打比赛。

接连拿了三四个冠军,这时候被华人圈里的钢琴大师看上,愿意接纳,培养,包装朗朗。

可是朗爸的野心更大,想要儿子去白人世界闯荡,要去美国顶流的音乐学府学钢琴。

去了之后就深受打击。人家告诉你,各种青少年组的比赛拿第一,只是入学的门槛。

你一两首曲子弹了第一,不等于你没有弹错,也许你只是比第二名错的音符少些。

接着就开始学院内部极其激烈的竞争,训练朗朗,四十首曲子,一个音符都不能弹错。

等朗朗杀出重围,在美国顶流音乐学府都被认为是天才少年,他终于迎来了合同,有经纪人愿意签他。

但签了合同,两年之内都等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商业演出的机会。

这时候就面临一个尬尴的事实,院长告诉这对父子,你们又不是白人,也不是黑人,弹钢琴本来就不被国外的观众所认可。

更重要的是,即便你是白人,是黑人,有你这种优秀的程度,想要出名,也要等到50岁以后。

又或者,你爹是亿万富翁,可以出钱试着捧你。

后来朗朗怎么出名的呢?

电影当中,某一次重要演出,世界顶流的钢琴大师临场生病,朗朗救场,一举成名。

再后面的故事不用拍我们也知道,朗朗不仅是华人钢琴领域里的传奇,也是世界上现存的钢琴大师里面能够排进前几的存在。

这就跟刘翔是一个道理。

在这个天才开局的故事里,你可以看到,努力是最不值钱的。

努力不值钱不是它不重要,恰恰是因为大家默认,你一定有。

这个家庭愿意为了孩子学琴,辞职陪伴,倾家荡产寻找名师,当然,前提是孩子也的确是个天才,而且极度勤奋。

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朗朗勤奋到偏执的地步,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琴,而且是那种投入的,狂热的,全程心流状态的,并不是不情不愿的,磨洋工的,摸鱼的。

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,他第二个老师说他不适合学琴,有问题么?

其实也没有。

你站在音乐教授的角度,类似的天才见多了,勤奋到偏执的也见多了。

我看到电影里演那一段,就想到我的健身教练跟我讲他的故事。

我听过好几个健身教练讲故事,有男有女,有拳击项目的,有体操项目的,有皮划艇项目的,都是拿到过市冠军这种级别成绩的。

即便是这样的,大部分的结局也无非是去健身房当教练,卖卡。哥,姐,续卡不?愿不愿请个健身私教?

基本都这个处境。

音乐教授每年教那么多学生,个个都是天才,个个都很勤奋,能教成音乐老师就不错了。

能够像自己一样,再次成为音乐教授,已经是师门翘楚,得意门生。

这就是为什么剧中的华人圈钢琴大师反复劝朗爸现实点,他认为朗朗能接近自己的地位,已经是华人里的奇迹。

至于要去混白人圈,杀到世界之巅,那是痴人说梦。

只不过朗爸坚持,硬是杀穿了这条路,但是我们也很清楚的看到,即便朗朗在美国顶流音乐学府征服了上上下下。他所要面临的,也是长达两年没有商业演出机会的尴尬处境。

也就是说,你都优秀到令人发指了,所能换取的,也仅仅是一个等风来的机会。

风不来,你等到50岁以后才成名,也很正常,中途等不急,人先疯掉了也有。

或者,干脆等到3,40岁,受不了转行了,更是常见。

当然,这不是说朗朗前期的那一切成就没意义,那些很有意义。

没有那些,风来了你也接不住,给你机会,你得中用。

你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来,所以你先得中用,中用之后,才是漫长的等待与内心的煎熬。

朗朗是一个经典的天才故事,人天才,运气也给力,他真的在某个分支领域,比如钢琴领域,站在了世界之巅,不是华人之巅,是世界之巅。

大部分没有那么好运气的天才,包括绝大部分的人才,都是站不到这么高的。

俗称你没法通关,你拿不到最终的奖励,你只能拿到阶段性的奖励。

所以我前面举了两个健身房教练的例子。

这样的阶段性的人才是很多很多的,比如你考个很好的大学,你会在校园里见到很多所谓的麒麟儿。

就是在他们老家,在县里,在市里,甚至在省里是状元,但是在大学里就泯然众人矣。

学生会主席就一个,也许进来前都是学霸,但不可能人人都做校园风云人物。

大多数学霸毕业后,也就是继续读研,读博,等工作后,你还是得从一个普通的比如大厂码农干起。

等你参加工作就会发现,别说清北交浙复的会被安排去接电话;哪怕哈耶普斯麻的,工作一两年都接触不到核心模块,也实属平常。

这个时候那句玩笑话,所谓普金来了也得敬酒就上演了,你不能觉得你很优秀。

因为人人都优秀。

当所有人都是青铜圣斗士的时候,青铜就什么也不意味着了。

圣斗士也得拎包,也得斟酒,也得堵大佬办公室门口,就为了某次只有5分钟的对话,提前排练了一周。

即便你混出头了,你多次先登,斩将,夺旗,你成为最年轻的高管,你想要从高级打工人完成向资方的鲤鱼一跃,也是非常难的。

等你把前面那些都过五关斩六将,一路杀穿,你开始创业的时候,你在市场里打探一圈就会发现,公司开张就敢以上市为目标的创业团队,几乎没有一家是没有背景的。

明白这句话么?前面那些先登,斩将,夺旗都只是入场券。

等你做了妖精,会发现,到处都是菩萨的坐骑,老君的童子,要优秀有优秀,要背景有背景。

反倒是只有优秀的创业者,那是第一集领盒饭的白骨精。

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,这个世界本就是按照稀缺性在运行。

要拼优秀,也要拼背景,更要拼运气。

绝大部分足够优秀,各方面条件也足够好的人,都不可能敲钟,或者像朗朗那样站在世界之巅。

都只能拿一个阶段性的成果,中途被赶出场。

所以,还有人觉得我在那天的改变命运话题里拿来打比方的成才,是什么天才么?

不,他远远谈不上。甚至连个初级人才,他都很勉强。

成才的狙击连袁朗都比不上,要知道袁朗并不是王牌狙击手,他的优秀体现在综合素质,他是老A的队长。

也就是说,袁朗这个专业选手,随便拿了身上的一项技能就开始吊打成才。

最新文章

在“天理国法人情”中逼近真相

电视剧

 

阅读11660

《南京照相馆》《戏台》《神奇四侠》…暑期档热门影片继续增加中

影视

 

阅读11916

“你行你上”的另一面是,“上过了

新闻

 

阅读15319

《哈利波特》剧组真的建了一所学校!

电视剧

 

阅读16144

18禁禁毒片,竟成票房冠军

影视

 

阅读13886

冀ICP备20013215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