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 月 24 日晚间,考研与升学规划领域顶流博主张雪峰的微博、抖音、B 站等多平台账号突然被标注 “禁止关注”,合计超 6500 万粉丝的账号矩阵同步受限,这起毫无预兆的封禁事件迅速引爆舆论场。
诡异的是,主账号封禁的同时,“张雪峰讲升学规划” 等关联小号仍正常直播带货,主播一边推销 1999 元志愿填报课程与 18999 元 “圆梦卡”,一边对 “张老师咋了” 的追问含糊其辞。张雪峰本人仅以 “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” 九字回应,其团队则交替给出 “不清楚”“正在反省”“短期可解” 等矛盾说法,更显迷雾重重。
这场封禁实则早有伏笔。张雪峰的走红始终伴随争议:2023 年 “报新闻学就打晕孩子”“文科是服务业” 等言论遭《中国教育报》点名批评,引发教育界对其功利主义倾向的质疑;今年高考前,团队推出的 168 元预测卷因题目错误遭投诉,却以 “拆封不退” 拒绝退款,恰逢教育部严打虚假宣传,只得停播避风头;近期 “战争打响捐五千万” 的表态更被指 “用爱国炒作”,与其志愿订单暴涨形成刺眼对比。
商业版图未受波及更耐人寻味。数据显示,其旗下 “峰阅万卷” 店铺 9 月图书销售额已破 5000 万,延续着 2024 年单场直播 3 小时入账 2 亿的吸金能力。这种 “封禁不停售” 的反差,暴露了其 “教育导师” 外衣下的商人本质 —— 通过放大升学信息差制造焦虑,再以高价服务收割利润,其关联 10 家企业、间接投资 140 余家公司的商业布局早已成型。
舆论场随即分裂为两大阵营:支持派家长急呼 “孩子升学没了指路人”,认可其将复杂政策 “翻译” 为大白话的价值;反对派则直言 “贩卖焦虑早该管”,痛斥其以极端言论扭曲教育本质。法律人士指出,若仅为一般违规或可整改恢复,若涉虚假宣传则可能面临长期封禁。
此次多平台同步出手,恰逢网信办 “清朗” 专项行动整治网络戾气与负面情绪的关键期。张雪峰事件传递清晰信号:教育自媒体绝不能以 “焦虑生意” 透支信任,公众人物更需对言论负责。当流量与噱头触碰监管红线,再庞大的商业帝国也终将面临规则的审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