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爱杨桃

韩媒指责观众 “断章取义”,《暴风圈》的傲慢更刺眼

2025-09-26

         近日,迪士尼斥资 3.5 亿元打造的韩剧《暴风圈》深陷舆论漩涡,韩国三大主流媒体集体发声,指责中国观众对全智贤台词 “断章取义”,将一场文化争议推向高潮。然而当争议细节逐一浮出水面,所谓 “误解” 的说辞更像刻意回避问题的托词。

         韩媒与剧组的核心辩护集中在争议台词的语境解读上。他们声称,全智贤饰演的前外交官说出 “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” 时,实际是出于对核辐射影响山东的担忧,属于反战表达而非指控。但这种解释难以自圆其说:中国一贯秉持和平发展理念,将 “偏好战争” 的质疑安插在角色口中,本身就暗含对中国外交立场的歪曲,且脱离语境的台词传播恰是创作中对敏感议题处理失当的后果。

         比台词争议更刺眼的是剧集对中国形象的刻意矮化。为展现 “混乱环境”,剧组将香港老旧街市加灰色滤镜后冒充 “2025 年的大连”,让海外观众对中国城市形成脏乱差的误解。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,剧中出现红底黄星图案的地毯被当作脚垫,将国家象征与屈辱场景绑定,这已超出 “艺术表达” 的范畴,触及文化尊重的底线。韩媒对这些实质性冒犯避而不谈,仅聚焦台词争议,难逃避重就轻之嫌。

         争议发酵后的应对更显傲慢。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非但不反思创作问题,反而指责中国观众 “盗看剧集没资格批评”,将文化争议转化为观看渠道的攻讦。全智贤团队则以 “代言仅延期非取消” 回应抵制声浪,品牌方外网保留其物料并限流评论,显露 “冷处理待风头过去” 的敷衍态度。这种 “有错不认反倒打一耙” 的姿态,让韩媒的 “断章取义” 指控更显苍白。

         文化作品的国际传播本应搭建理解桥梁,而非制造对立。《暴风圈》的争议本质,是创作中对他国文化缺乏敬畏的必然结果。韩媒若真想平息风波,与其指责观众 “理解能力不足”,不如督促创作方正视冒犯细节。毕竟,尊重从来不是靠辩解赢得的,而是藏在每一个用心的创作细节里。

最新文章

《金式森林》迎结局:豪门博弈终章,情感内核引共鸣

电视剧

 

阅读12331

《入青云》10 月 8 日独播,双强斗爱 + 实景美学引爆预约热潮

电视剧

 

阅读11625

《盛夏芬德拉》的流量密码有多硬核?

电视剧

 

阅读19143

许妍的泪:藏在伞下的阴谋

电视剧

 

阅读19060

孟子义《尚公主》新造型凭 “委屈感” 戳中观众

明星

 

阅读11362

冀ICP备20013215号-4